蘇博特新聞
萬米隧道始建成,十里明珠交相映。2021年12月28日,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工程項目順利通過交工驗收,這也意味著歷經4年建設的國內最長水下隧道——太湖隧道即將迎來全面通車的激動時刻。太湖隧道全長10.79 km,寬43.6m,雙向6車道,采用圍堰明挖法施工,是新時代我國領先水平的品質、綠色、安全、舒適的超長超寬隧道示范工程。項目通車后,將實現與蘇錫常三市的高速公路環線直接連通,有效緩解滬寧高速無錫、蘇州段的交通壓力,對促進蘇錫常城市建設以及長三角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混凝土收縮開裂及其引起的滲漏一直是隧道工程建設與運營維護的一大頑疾,嚴重影響其使用功能與服役耐久性。為徹底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項目建設伊始,在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統一組織領導下,我司組建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內的涉及有機、無機、結構等多學科交叉的科研團隊,承擔并開展了《太湖隧道混凝土結構抗裂及防水成套技術研究》課題研究工作,提出的低收縮、高抗裂混凝土成套技術成果在太湖隧道工程中得以全面應用,以科技創新力量確保了隧道工程建設期“天衣無縫、滴水不漏”,助力工程成為交通運輸部首批立項的科技示范工程及江蘇交通工程建設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平安百年樣板工程。
在太湖隧道1440多個日日夜夜的建設過程中,我司秉承“創造更好材料、構筑美好未來”的使命,發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向太湖隧道主體結構140余萬方大體積混凝土中澆筑了蘇博特人的智慧和汗水。據不完全統計,我司技術團隊駐守工程一線超過2000人·天,累計布設溫度、變形等監測元件超過300個,接下來重溫一下我司深度參與的太湖隧道建設歷程。
2017年9月8日,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在南京組織召開了《太湖隧道混凝土結構抗裂及防水成套技術》工作大綱評審會,專家組成員一致同意通過大綱評審。
2018年8月,在工程現場開展了抗裂足尺模型試驗,比較了以采用HME?-V(溫控、防滲)高效抗裂劑為核心的成套技術方案與以加密冷卻水管為核心的成套技術方案抗裂效果。模型試驗結果有力驗證了我司成套技術方案的科學可行性,促進了各參建單位統一思想,拉開了我司抗裂技術在太湖隧道主體結構全面應用的序幕。
2018年11月29日,太湖隧道主體結構首件側墻澆筑,我司技術團隊在工程一線進行二次技術交底,全過程跟蹤了混凝土生產、澆筑、振搗與養護,并開展工程監測。
2018年12月寒潮來襲,在無錫初雪降臨前,太湖隧道穿上了我司定制開發的具有保溫、保濕、防火、自粘功能的綠色“棉襖”,使得養護期主體混凝土里表溫差控制在15 ℃以內,濕度控制在90%以上,與傳統的土工布養護材料相比保濕、保溫效果更為明顯,同時可周轉使用、拆裝方便。
2019年1月18日,我司技術團隊同工程建設人員一道連續奮戰30 h,順利保障并完成了太湖隧道主體結構首件頂板的澆筑,隧道完整的主體結構框架顯現出來。首件頂板采用臺車施工,側墻與頂板一次性澆筑,主體結構厚1.3 m,分段澆筑長度20 m,混凝土澆筑方量1600余方。
2019年12月27日,太湖隧道第一倉回水,標志著工程施工進入全新階段,本次回水也是首次檢驗太湖隧道主體結構裂縫控制成效,現場持續跟蹤結果表明,混凝土無貫穿性收縮裂縫、無滲漏。
2020年7月,無錫地區梅雨總量打破了66年來保持的記錄,為保障工程建設質量與裂縫控制成效,我司技術團隊全天候駐場跟蹤服務主體結構雨季施工。
2020年11月9日,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橋梁隧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江蘇土木工程大講堂在無錫召開,會后,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與會代表180余人參觀了太湖隧道,為太湖隧道不開裂、不滲漏點贊。
2021年1月15日,在太湖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設驗證的基礎上,由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和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起草,主要依托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我司創新團隊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編制的江蘇省地方標準《明挖現澆隧道混凝土收縮裂縫控制技術規程》DB32/T 3947-2020發布實施,該技術成果已推廣應用在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金雞湖隧道等10余項隧道工程。
2021年9月5日,由中鐵四局承建的CX-WX3標太湖隧道南泉段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太湖隧道施工開始進入鋪裝層、防撞側石等附屬工程施工階段。
2021年10月9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CX-WX2標太湖隧道馬山段主體結構全部竣工,標志著太湖隧道所有主體結構施工全部完成。
四載征程波瀾壯闊,萬米長隧初心如磐,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忠實記錄下奮斗者的足跡,蘇博特人將繼續用辛勤的汗水,敢于攻堅克難、創新突破的精神和一如既往的責任擔當,把更多不開裂、不滲漏的工程書寫在祖國大地上。
(文/李明)